点滴星光,助力成长。我们身边总有这样一群人,他们是学术科研之星、是志愿服务之星、是社会实践之星,或是创新创业之星,他们在各自领域拼搏努力、昂扬向上,影响并激励着身边人成长。欢迎优秀的你分享奋斗故事,展示青春风采,携手共同成长。
本期“林研星榜样”向大家分享的是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戴祯,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。
戴祯,男,中共党员,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,师从刘伟杰教授,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。现任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九届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。曾发表学术论文3篇,参与省部级课题2项,校级课题1项,院级课题1项。曾获省级优秀毕业生、校级优秀学生干部标兵等奖励荣誉。
心之所向素履以往
在大四阶段,戴祯通过学校的秋招考试,以总分第一的成绩与一所公办高中签约,本以为结局已然如此,但转过头来,当他看到身边考研的同学纷纷拿到自己心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时,戴祯在内心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加明晰的方向。“说不羡慕是假的,之前一直在考研和找工作中摇摆,直到那时才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。”谈起当时的心路历程,戴祯依然感慨良多。在行将毕业之际,戴祯毅然决定与该高中解约,重新捧起书本,全身心投入到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备考当中,虽然身边不时会有不解甚至反对的声音响起,但这些都无法扰乱他排除万难在学业上继续深造的决心。在2022年,戴祯顺利被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录取,成为东林大家庭的一员。回忆起曾经的备考经历,戴祯说:“曾经的迷惘和徘徊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点教训,学弟学妹们应当尽早树立起对未来人生的规划,时刻保持清醒的认知,拿出坚韧不拔的毅力、破釜沉舟的勇气和‘不破楼兰终不还’的决心,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未来。”
扎根基础潜心求学
进入研究生阶段后,面对深邃的理论知识和复杂的学业任务,戴祯一时无所适从。在刘伟杰教授的悉心指导下,戴祯从学科最基础的内容入手,结合本科所学,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。研究方向确定后,戴祯坚持每天前往图书馆阅读相关学术论文和经典文献,在笔记本上梳理每篇学术论文的写作框架和核心立意,积累从论文和文献中读到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内容、领导人讲话、学术大家的好词好句等,再将这些手抄资料分门别类地存入电脑相应的文件夹中。说到自己的学习方法,戴祯表示:“基础不牢,地动山摇。要掌握学科必备的基础知识,没有捷径可走,‘笨办法’往往最为行之有效。先用笔写一遍,电脑打字再过一遍,事后再多看几遍,多次的重复才能在脑海中形成牢固的记忆,打牢基础,才能尝试向学术更高处攀登。”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,戴祯尝试写出了研究生阶段的第一篇学术论文,在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下,历经多次修改和打磨,终于成功发表。
不忘初心乐于奉献
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戴祯深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性。“从宣读入党誓词到光荣地戴上党徽,组织赋予我的不只是一个政治身份,更多的是一份责任和担当。”2020年,戴祯曾随社区党组织一起,加入巢湖抗洪抢险救灾工作。在救灾过程中,戴祯充分发扬“不怕苦,不怕累”的精神,服从抗洪救灾指挥部统一调度,圆满完成协助受灾群众转移、应急物资发放等任务。在研究生阶段,戴祯多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,在假期也积极投入到“返家乡”社会实践活动中,在家乡的众多企业中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宣讲活动,并及时为企业员工答疑解惑,赢得大家的广泛好评。
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回信中强调,“青年人就要‘自找苦吃’”。戴祯表示在未来将继续秉持“自找苦吃”的劲头,不忘入党初心,坚定理想信念,在专业研究上保持“坐得住板凳、耐得住性子”的定力,在社会实践中怀揣投身基层、热心公益的激情,在志愿服务中践行乐于助人、无私奉献的精神,“不让光阴虚度,争做对社会有用之人”。
校研究生会欢迎大家随时投稿,届时请将稿件发送至下方投稿邮箱,并注明学院-班级-姓名-手机号,稿件被征用者会有专属纪念品相送!